不要按照你活得方式想,而是按照你想的方式活--《别再跳脱舒适圈》
金句
- “你不需要跳出舒适圈才能成长,而是要学会扩大你的舒适圈。”
- “如果为了追求舒适,让自己一直不舒适,这不是很奇怪吗?”
- “不是因为厉害才开始,而是因为开始才厉害。”
- “没有奇迹,只有积累。”
- “随遇而安,并非固步自封,而是持续扩张自我。”
打破关于舒适圈的迷思
我们常听到“跳出舒适圈”这句话,任何成功就得似乎都需要迅逆自我,充满痛苦。然而,克莉丝汀·巴特勒在《别再跳脱舒适圈》中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:
你不需要离开舒适圈,而是应该拓展它。
他认为,“舒适圈”并不等同于懒惰,它是一个能够让我们保持励动、减少焦虑、提升创造力的状态。这本书主要深入探讨三个重点:
- 为什么舒适感很重要?
- 如何用舒适圈的方法打造更好的人生?
- 如何成为舒适圈的专家?
主题一:舒适感是成长的关键
长久以来,我们被教育“压力能让人进步”,但研究表明,真正的高效能成长并非来自痛苦,而是来自一种舒适感。
巴特勒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了舒适圈的本质:它并不等于懒惰,而是一个能够让我们保持励动、减少焦虑、提升创造力的状态。
他还提出,人生有三种状态:
- 自满圈(Complacency Zone)—受限于恐惧,不敢改变,生活在自我干预中。
- 生存圈(Survival Zone)—不停折腾,永\u8远不满足,处于高压状态。
- 舒适圈(Comfort Zone)—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,不断优化自我,享受成长。
真正的问题不是“待在舒适圈会不会让你退步”,而是你有没有持续扩张你的舒适圈。
主题二:如何打造属于你的舒适圈?
SEE法则
巴特勒提出了SEE法则(Safety, Expression, Enjoyment),帮助我们构建适合自己的舒适圈:
1. S(Safety)安全感
• 你必须先找到一个让自己有安全感的环境,才能真正发挥潜力。
• 你害怕失败,是因为你还没找到让自己放心的地方。
2. E(Expression)表达力
• 在适合的环境中,你可以毫无顾忌地展示自己的能力,而不必压抑自己。
• 勇敢展现自己,不等于炫耀,而是让自己真正被看见。
3. E(Enjoyment)愉悦感
• 比起“有意义”,更重要的是“有意思”——当你真正享受做一件事,你才会愿意长期坚持下去,并逐渐变得优秀。
• 进入“心流”状态,是舒适圈扩展的核心方式。
✔ 核心思维转变:
• 不要想着“跳出舒适圈”,而是思考如何让自己能待得更久,并且持续成长。
• “先学会玩,再学会赢”——把成长变成一件有趣的事,而不是一项任务。
主题三:成为舒适圈的专家
巴特勒认为,要成为舒适圈的专家,关键是放下对“掌控”的执念,学会随遇而安。
我们经常试图掌控一切,制定完美的计划,但现实是:计划赶不上变化,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。真正的高手不是“事事掌控”,而是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找到新的舒适圈。
她分享了一位AI专家的观点:
“人类过去花一小时才能完成一项任务,但用AI,我们可以在几秒钟内生成10个不同的版本。与其试图控制AI,不如拥抱这种‘随机的美妙’。”
✔ 如何成为舒适圈专家?
1. 放下执念,接受不确定性——学会像水一样流动,适应环境,而不是对抗它。
2. 相信“所有发生的事,都是最好的安排”——当你能在任何地方找到舒适感,你的成长就不再受限。
3. 持续扩展你的舒适圈——不是逃离,而是扩展,让自己适应更多不同的环境。
✔ 最终目标:让整个世界成为你的舒适圈。
你不需要为了成长而逼迫自己承受痛苦,而是要让成长变得轻松自如,成为你日常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