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忽视了“金钱关系”—70%的百万富翁这样创造财富(Cody Sanchez访谈)
第一部分:重新定义“金钱关系”:钱是我们最被低估的“关系”
在成长与社交的过程中,大多数人会不断思考如何与家人、朋友、伙伴或伴侣构建健康且坚固的关系。然而,当我们谈到“钱”时,却少有人真正将其视为一种需要长期经营、不断投入的“关系”。我们往往只在“钱不够用”或“碰上投资亏损”时,才想起该去“学习理财”或“寻求帮助”。但正如知名专栏作家兼投资人 Cody Sanchez 所言——金钱和你之间的关系其实决定了你能否掌控生活的方向、能否为自己打开更多选择与机会。
为什么如此多的人害怕谈钱?又为何社会对“金钱”的讨论似乎永远裹着一层神秘面纱?
多项统计数据显示,70%的百万富翁都是“白手起家”。而在美国,至少有68%以上的自我创造财富人士,都或多或少具备某种形式的“所有权”(Ownership):他们要么自行创立公司,要么投资并持有企业的股权,而不是只做“一份稳定工作的打工者”。因此,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扭转对“金钱”的成见,学会将自己置于“价值创造者”与“所有者”的视角。
第二部分:为什么“拥有”才是财富自由的核心?
无论你正在创业、在公司任职,还是对未来一片迷茫,Cody Sanchez 与许多经济学者都不断强调:“如果你永远只是被雇佣,缺乏股权或其它形式的收益分成,那么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财务自由十分困难。”其核心原因在于:
1. 可被替代的收入:
工资本质上属于“劳务报酬”,既依赖于公司的经营状况,又受制于个人体力与时间。任何薪资增长或奖金都可能受到经济动荡或管理层决策的影响,而且天花板明确。
2. 易受风险的限制:
当你失业或生病时,单一工资收入随时面临断流。而拥有企业股权、分红或投资收益的人,即使某阶段无法工作,也能持续享有资本带来的现金流。
3. 缺乏可乘的“杠杆”:
依靠工资存钱再投资,速度通常较慢。相比之下,掌握股权或分红的人,可以利用企业的业务增长来“加速”财富的累积。例如,小股东即使不亲自经营,每年也能从企业盈利中获得分红,或通过股权溢价收益“滚雪球”。
从这个角度看,“所有权”不仅带来额外收入与被动现金流,更能让人获取决策话语权,以及对未来更强的掌控力。这也就是为什么 Cody 与众多投资人都认为:当你认真想要摆脱财务焦虑时,第一步就是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在任何一处拥有“股权”或“分成”。如果答案是否定,那么你需要学习如何让自己成为“价值创造者”,并用交易或谈判的方式获取企业或项目的一部分“所有权”。
第三部分:摆脱那些“快速致富”的谎言,先来“跟着数学走”
许多年轻人(甚至中年人)往往会掉入“网红理财”陷阱,如“用零花钱炒股日赚千元”“NFT、加密货币一夜暴富”“Airbnb短租逆袭致富”等。不可否认,个别人通过高风险投机尝到了甜头,但更多人亏得一塌糊涂。究其原因,这些所谓的“机会”本质上是投机而非投资,属于投机者之间的零和博弈,赚的是别人的亏损钱,成功率极低。
而回到事实:既然70%的百万富翁都是白手起家,且大多借由“所有权”实现财富积累,那么大部分真实的、相对稳健的财富增长,是依靠能创造实际价值的产业或企业。Cody 称之为“Follow the Math”(跟随数据与事实)。很多人总喊着“跟随热情”,却不分析“这个行业到底有没有大多数成功案例”。现实中,大量所谓“创业者”在几年内惨遭淘汰,九成初创公司在10年内关门。
真正的关键是:
1. 找到那些持续在市场中盈利的行业,往往与“日常消费”或“本地社区需求”强相关;
2. 梳理并提升自己的“可带来收益的技能”(无论是营销、运营、财务还是资源整合),让你具备“价值交换”的砝码;
3. 通过恰当的商业模式或投资结构,实现对企业利润或增长的“分润”。
这是一个从“提升收入”到“扩大投资”再到“产生被动现金流”的过程,绝非一朝一夕,而是通过不断积累商业能力和人脉,叠加“企业所有权”的收益。
第四部分:不同人生阶段的金钱策略
根据 Cody 的访谈与作者的经验,可以粗略将我们的职场与财富状态分为三个典型阶段,并分别提供一些操作性建议。
阶段一:刚毕业或工作不久(20-25岁)
• 核心目标:尽快学会“金钱语言”、建立“高价值技能”
• 思路:
1)不必急于追求高工资或一口气创业,而是通过实习、进入金融或互联网等平台,疯狂吸收经验与知识;
2)多结识行业内真正拥有资源与成果的人,敢于提问和请教,并通过“帮忙解决小问题”来练习自己的能力;
3)保持“工作+学习”双线推动,把日常项目当作“商业实战训练”。
对于初入职场者,真正的资本是时间和精力,可以用“汗水股权”或“跟随大牛”方式来获取最宝贵的经验,而不是妄想一夜成名或靠投机爆红。
阶段二:工作数年、想要更高薪或跃迁(30岁上下)
• 核心目标:用技能和资源换“所有权”、创造更多收入来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