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ink Faster,Talk Smarter:斯坦福商学院的沟通课

Think Faster,Talk Smarter:斯坦福商学院的沟通课
Photo by Kristina Paparo / Unsplash

第一章:为何“当场发言”如此难?

在职场或社交场合,精心准备过的演示与演讲尚且需要反复推敲,更何况那些随时可能出现、又来不及做任何预演的“即席沟通”?

• 同事忽然抛来“你怎么看”

• 客户临时要求你给产品建议

• 聚会时被请求简单自我介绍

这些都是绝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真实挑战。很显然,非正式、突发性、缺乏准备时间的沟通往往更考验人的思维弹性与表达技巧。一旦对方一句“说说看”,就足以让人心头一紧,脑中空白。

基于斯坦福商学院多年的实战教学与理论研究,Matt Abrahams提出了一套“Think Faster, Talk Smarter”的方法论,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与职场人士在高压或突发情况下,也能条理清晰、富有逻辑地说出关键内容。本文将通过六大步骤,带领你系统化地掌握“即席沟通”的核心心法与方法论。

第二章:走出恐惧——管理当场发言的紧张与焦虑

要想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境下侃侃而谈,首要问题是“如何控制紧张感”。研究显示,大约85%的人在面对高风险、高关注度的讲话时会感到焦虑。更令人“宽慰”的是,剩下15%可能也不一定真能保持平静,只是表现方式有所不同而已。

那么,当我们脑子一片空白、心脏狂跳不止、手心冒汗时,究竟该如何迅速调整状态?

1. 处理症状:深呼吸与降温

腹式呼吸:吸气时尽可能让腹部鼓起,呼气则让腹部收紧。呼气时长应约为吸气时长的两倍。如此能有效平缓心跳与急促呼吸。

温度调节:若因紧张造成脸红、手心冒汗,可在正式发言前用冷水瓶或凉毛巾敷在手掌或后颈处,帮助身体迅速“降温”。

2. 切断根源:专注于当下,而非结果

很多情况下,我们的焦虑源于目标:“要是我讲不好怎么办?”“这么多大佬在场,会不会显得我太菜?”这些想象中的负面结果,恰恰引发了巨大压力。此时需要的是让大脑回到当前时刻,放弃过多对结果的担心:

短暂活动:做几次下蹲,绕会场走一圈,或与旁人聊两句闲天,都能帮助你把专注力拉回现场。

倒数训练:从100开始,每次减17(100、83、66……),这类小算法能有效逼迫大脑聚焦“当下”。

口腔热身:说些快速绕口令,不仅能让发音器官迅速“就位”,也能避免大脑继续漫无边际地焦虑。

当我们在生理与心理两方面都作出相应调整后,即席沟通的紧张感就会明显缓解。

第三章:允许自己“平庸”——别在脑中无休止审查

要在突发场合中有自信地说出话来,第二步是降低对“完美答案”的执念。很多人刚要开口时,大脑却在反复过滤:“这样说会不会被嘲笑?”“这个例子够不够惊艳?”——这无异于给大脑开了十几个应用程序,结果就是越想周全,越难开口。

1. 最大化“平庸度”

Matt Abrahams曾在斯坦福课上提出“Maximize Mediocrity(最大化平庸)”的惊人之语,并非要大家真的做得差,而是提醒:如果过度追求“必须完美”,只会不断耽搁开口的最佳时机,也让心态更焦虑。适度降低自我苛求,让自己先说出50分的回答,再慢慢调整到80分、90分,反而更容易进入状态。

2. 减少脑中过度“自我审查”

我们并不是说要完全不顾质量地胡乱发言,而是请先“把音量调低一点”。过度的内在批判与自我评判会占用大量脑力资源,使得语言越来越卡顿,无法顺畅地输出。给自己一个“初稿权利”,你会发现开口变得没那么艰难。

第四章:“即席沟通”不是猛兽,而是一份礼物